40年前
,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
,我们如何进行
?如何探索
?如何实践
?如何在经济
、政治
、文化等领域进行突破
?回首过去
,他们如同一幅画卷
,在书中陈列
,看似简单的记录
,却推动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
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
,我们迎来了新时代
,“不忘初心
、牢记使命
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”的新征程
。
一片黄土地
,一把铁锹
,一声震天响的呐喊
,仿佛喊出了梁家河的过去与未来
。如今
,这个地方不再如从前平静
,不再如从前贫苦
,人们开始关注这里
,开始思考
。纪实文学《梁家河》
,到底是怎样的故事
?传颂着怎样的过去
?我也仿佛听到低声呢喃
,诉说这里的故事
,还有她的精神
。
翻开这本书
,映入眼帘的
,是习近平总书记写在前面的一句话“作为人民公仆
,陕北高原是我的根
,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——要为人民做实事!无论我走到哪里
,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”
。这里是梁家河
,是总书记曾经插队工作过的地方
,写下这句话
,是总书记对梁家河的感情
,更是对自己服务于人民的要求
。如今
,再看中国
,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腾飞
,这是一个从乡间小路到铁路通向全国的故事
。书香筑梦
,书中的故事正是我们中国的过去
。今天
,还有我们即将书写的美好未来
。
梁家河
,炊烟袅袅中
,是青年习近平生活的地方
,那里为他带来了强大的精神支撑
,也为他带来明晰的方向
。是贫困的村民
、是陕北的土地
、是七年的青春
、是艰难与困苦
,让他不断追求真理到如今
。翻看这七年历程
,艰苦岁月磨炼的痕迹
,是他不变的为民情怀
。如今
,我们农村实现村村通公路
,美丽乡村在建设
。而村里的小路上
,也像城里一样种起了花草
,整齐的屋檐下
,是人民不断追求的小幸福
;乡村舞台和文化广场上
,随时可见健身的老人和嬉笑的孩童
;太阳能路灯下
,照亮的不仅是前方的路
,更是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念
。
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,在去往延安的专列上
,其他知青都在哭泣
,只有习近平在笑
,亲属问他为何笑
?他说:“我不走才得哭啊
,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就不知道了
,我走不是好事吗
,你们哭什么呢
?”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境地
,不禁眼眶湿润
。15岁的习近平
,明朗少年
,瘦瘦高高的他
,在梁家河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
,让他感受到了什么是实事求是
。他用苦干
,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脚踏实地
,什么是不畏艰难
,什么是为民服务
。我仿佛来到书中
,来到他的身边
,看他日日夜夜的努力
,看他在梁家河悟出的人生真谛
,我也不由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依然不忘“人民”二字
,不忘这社会赋予他的期待
。
艰苦奋斗
,恰同学少年
,正当时
。毛主席说
,雄关漫道真如铁
。习近平在梁家河时
,正是少年正当时
,他充满激情
,不怕吃苦
,信念坚定
,他一直把焦裕禄当作心中的偶像
,以此为榜样
,在梁家河书写了属于青年人的奋斗青春
。在今年新年贺词中
,他说
: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
,不管是小家
,还是大家
。”是啊
,生活总是需要奋斗
,需要我们握紧劳动的双拳
,需要我们为自己
、为国家不断奋斗
,在今天梁家河的土地上
,习近平的奋斗观
,口口相传
,他们传承着
,努力为这里书写着美好的未来
。
热爱读书
,在如此贫困的梁家河
,他依然不忘读书的初心
。爱读书
,常读书
,艰苦的环境没有拦住他读书的心
,对新知识的追求让他不断汲取力量
。今天
,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
,我们的祖国逐渐强大
,扪心自问
,我们能做到常读书吗
?有时忙碌
,有时奔波
,然而书本的力量
,是我们需要下功夫的
。新时代的到来
,青年人的使命和初心不能忘
,而读书
,走进书中的世界
,品一品他人的生活和思想
,会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社会
,热爱祖国
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
,吾将上下而求索
。是啊
,一本书中
,我们看到历史
,看到巨变
,看到今天的梦想和劳动的力量
。今天
,打开一本书
,一个午后
,徜徉在书本的海洋
,寻找书中的智慧
,探寻改革开放的美好生活
。